首頁/指南/詳情

中國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添加劑 申報指南

食規查
2025-05-09
中國
食品
收藏
分享
想解鎖完整內容?立即免費注冊,還能享受1小時專家咨詢服務!

合成生物學的政策背景

合成生物學在食品領域的應用正迅速崛起,特別體現在新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的開發制造方面。通過設計改造微生物如細菌和酵母,科學家們能夠生產出與天然化合物相同或全新的物質,這不僅為罕見或采集成本高的食品成分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方式,也極大地推動了食品工業的創新。

我國于2017年和2021年先后打開了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的酶制劑和食品添加劑申報路徑,但未公開頒布相關法規或管理辦法;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明確,要著力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到2025年,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如今,合成生物學技術得到種種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2024913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官方發布《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評價申報材料要求(試行)》,預示著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新產品已面向三新食品(包括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全面打開申報通道。

在此背景下,瑞旭集團食品法規研發團隊根據現有情況撰寫此指南,圍繞中國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劑的政策背景、法規管理、材料要求、市場情況及未來趨勢這一主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旨在向企業傳遞中國現行法規內容,讓企業更好了解中國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添加劑申報的現狀。

第一章:遺傳修飾微生物新原料、添加劑介紹

2024913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官方發布《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評價申報材料要求(試行)》(以下簡稱《申報材料要求(試行)》),預示著利用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新產品已面向三新食品(包括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全面打開申報通道。

其中,通過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或創新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是目前食品行業的研發熱點和重要方向。

1.1   定義

Ø  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新食品原料

根據《新食品原料安全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新食品原料是指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且無毒、無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潛在性危害,且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以下物品:

1)        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2)        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

3)        原有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成分;

4)        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而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新食品原料,通常理解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的微生物所生產的新食品原料。

例如,近年在化妝品領域應用火熱的【麥角硫因】在國外功能性食品市場廣受好評,而麥角硫因當下主流的制備工藝便是合成生物發酵,毋庸置疑,目前麥角硫因在食品領域屬于新食品原料,而通過轉基因技術生產的麥角硫因需要申報轉基因新食品原料。另外,廣泛使用于嬰幼兒奶粉、蛋白粉、老年奶粉等產品中的【唾液酸(N-乙酰神經氨酸)】同樣主要通過合成生物發酵法制備,唾液酸早在2017年已被衛健委批準,但通過合成生物學方式生產的唾液酸仍舊需要申報轉基因微生物(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

Ø  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食品添加劑

根據GB 2760-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營養強化劑也包括在內。

同樣的,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食品添加劑,通常理解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的微生物所生產的食品添加劑。

如近幾年備受關注的【母乳低聚糖(HMOs)】,目前最廣泛使用的生產技術就是利用基因改造的微生物發酵生產。另外,大家所熟知的【甜菊糖苷(酶轉化法),原名:瑞鮑迪苷M】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改變基因組構成的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此甜味劑也于20243月被國家衛健委批準。

1.2 涉及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技術的產品均需申報

考慮生產工藝的特殊性,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產品目前在我國屬于“個案審批”。即:無論是否在正面清單目錄,一旦利用了遺傳修飾技術,都被判定為新產品,需要由CFSA綜合評估其安全性問題。瑞旭將該領域內熱門產品簡單分類說明并舉例,下述情況均需要申報:

l  全新、未獲批的新物質:如麥角硫因等。

l  物質已獲批,但沒有遺傳修飾微生物工藝來源的:以唾液酸N-乙酰神經氨酸)為例,雖然發酵法早在2017年批準為新食品原料,但相比傳統發酵,合成生物學的生產技術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行業內前景更加廣闊,通過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唾液酸仍需申報。

l  已批準遺傳修飾微生物工藝來源的物質:以嬰配奶粉中的重要配料2’-巖藻糖基乳糖(2’-FL)為例,截止20254月已經批準生產菌信息不同的11款產品,同時有數十款仍處于合規進程中,各申報企業基因工程技術操作、產物合成途徑不可能完全相同。

第二章:遺傳修飾微生物三新食品申報的法規背景

2.1 “法規發展歷程回顧

在我國,利用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申報是逐步開放的:

  • 2017年,僅受理轉基因微生物酶制劑新品種申報,現已批準許多酶制劑;
  • 2021年,打開轉基因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的申報路徑后便掀起一陣申報受理熱潮,其中典型物質如母乳低聚糖目前仍有數十款產品處于合規進程中;
  • 20249月,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政策支持,《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評價申報材料要求(試行)》(以下簡稱《申報材料要求(試行)》)正式發布,代表著國家監管部門全面開放利用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三新食品申報通道。

2.2 產品的具體分類

《申報材料要求(試行)》僅列出了兩類申報產品要求:類為純化產品,類為復合產品。而根據瑞旭集團的申報經驗,實際上利用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產品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分類

I

II

III

IV

產品屬性

純化產品

復合產品

死菌

活菌

化學特征

結構、純度、組成明確

不完全明確

/

/

產品是否含新引入基因片段

產品是否含遺傳修飾微生物

有,但不能增殖或轉移

有,能夠增殖或轉移

產品舉例

母乳低聚糖、氨基酸、維生素

大多數酶制劑

重組表達豆血紅蛋白的酵母

活發酵劑

2.3 不同產品的申報路徑

隨著《申報材料要求(試行)》的發布,根據企業的產品分類不同,所經歷的申報路徑將有所不同:

l  I類和II類產品只需經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審評審批。

l  III類和IV類產品還是會分兩步走:需要先通過農業農村部對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審查,通過后再將終產品的相關資料提交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進行審評審批。

具體如下:

2.4申報審批相關機構介紹

機構

主要職責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政務大廳

申報受理機構,負責申報材料的接收、受理審查、文書寄送等工作。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CFSA

技術審查機構,負責三新食品的安全性評估,包括I、II類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的評估審查工作,提出綜合審查結論及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MARA

技術審查機構,審查III、IV類產品的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審查工作,做出審查結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NHC

決定機構,根據各環節評審結論作出是否批準的許可決定。

 

2.5申報主要相關法規

類別

主要法規名稱

新食品原料

添加劑新品種

衛健委審批相關法規文件

《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評價申報材料要求(試行)》

《新食品原料安全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

《新食品原料申報與受理規定》

《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規程》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

《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評估意見申請材料指南(試行)》

農業農村部轉基因微生物相關法規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動物用轉基因微生物安全評價指南》

第三章:申報資料和實驗要求

申報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時,申請人需要按照要求提交一共兩套資料:

l  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評估材料;

l  終產品(即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報材料。

I類和II類產品由于不再需要經過農業農村部對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評價,申請人可以將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評估資料和終產品的申報資料同時提交至國家衛健委政務大廳進行受理,將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資料整合到終產品的資料目錄中,作為一份附件提交。而III類和IV類產品需要將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資料提交農業農村部并通過審評后再將終產品的資料提交衛健委審評審批。

為了便于企業理解,關于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報資料和實驗要求,瑞旭集團依然將分為遺傳修飾微生物和終產品兩部分資料進行整理介紹:

3.1 申報材料要求

[1]      遺傳修飾微生物部分的資料

根據《申報材料要求(試行)》要求,涉及遺傳修飾微生物的I類、II類產品需要提交以下相關內容:

1.產品分類信息

1.1 產品的組成、目標產物含量等檢測數據

1.2 產品中外源基因殘留檢測數據

1.3 產品中遺傳修飾微生物殘留檢測數據

1.4 環境風險控制措施及效果

1.5 產品分類說明

2.遺傳修飾微生物相關信息

2.1 基本信息

2.2 分類學及鑒定資料

2.3 生物學特性資料

2.4 生長環境條件資料

2.5 其他國家法規資料

2.6 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評價

3.受體微生物的安全性評價

3.1 背景資料

3.2 生物學特性

3.3 適應的生態環境

3.4 遺傳變異

3.5 其他資料

3.6 安全等級

4.基因操作的安全性評價

4.1 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中引入或修飾性狀和特性的描述

4.2 實際插入或刪除序列的資料

4.3 載體信息

4.4 載體中插入區域各片段的資料

4.5 基因操作方法

4.6 遺傳穩定性

4.7 目的基因的檢測和鑒定技術

4.8 確定基因操作的安全類型

 

 

[2]      終產品的申報資料

[1]      新食品原料的申報資料

根據《新食品原料申報與受理規定》,新食品原料申報時應提交以下資料:

1

新食品原料申請表

2

新食品原料研制報告

3

安全性評估報告

4

生產工藝

*注: I、II類新食品原料的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資料作為此章附件一并提交。

5

執行的相關標準(包括安全要求、質量規格、檢測方法等)

6

標簽及說明書

7

國內外研究利用情況和相關安全性評估資料

8

有助于評審的其他資料

9

申報委托書(委托代理申報時提供)

另附未啟封最小包裝的樣品1件或者原料30

申請進口新食品原料的,除提交上述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以下資料:

10

進口新食品原料出口國(地區)相關部門或者機構出具的允許該產品在本國(地區)生產或者銷售的證明材料

11

進口新食品原料生產企業所在國(地區)有關機構或者組織出具的對生產企業審查或者認證的證明材料

 

[2]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報資料

根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時應提交以下資料:

1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請表

2

通用名稱、功能分類,用量和使用范圍

3

證明技術上確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資料或者文件

4

質量規格要求、生產使用工藝和檢驗方法,食品中該添加劑的檢驗方法或者相關情況說明

5

安全性評估資料,包括生產原料或者來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生產工藝、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資料或者檢驗報告、質量規格檢驗報告

*注: I、II類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遺傳修飾微生物安全性資料作為此章附件一并提交。

6

標簽或說明書樣稿

7

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允許生產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評估的資料。

申請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除提交上述規定材料外,還應提交以下資料:

10

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出口國(地區)相關部門或者機構出具的允許該添加劑在本國(地區)生產或者銷售的證明文件

11

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生產企業所在國(地區)有關機構或者組織出具的對生產企業審查或者認證的證明文件

 

3.2 實驗要求

[1]      遺傳修飾微生物部分的實驗要求

序號

項目

要點內容

1

產品無中外源基因殘留報告

3批次,每批次3樣本。                                            

2

產品中無遺傳修飾微生物殘留檢測報告

3批次,每批次3個樣。                                            

3

三廢中遺傳修飾微生物殘留檢測報告

3批次。                                                                                                                    

4

菌種鑒定報告

種屬鑒定:包括①表型鑒定;②基因型測序;③生理特性檢測

全基因組測序。

5

全基因組測序分析

l  毒力基因分析

l  耐藥基因分析

l  毒素產生相關基因分析

6

外源基因蛋白質毒性與抗營養性分析

分析外源基因蛋白序列與已知的毒性蛋白和抗營養蛋白的序列比對相似性。

7

外源基因蛋白質抗過敏生物信息學分析

分析外源基因蛋白序列與已知的致敏性蛋白的序列比對相似性。

8

動物致病性實驗

可參考《GB 31615.2-2025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開展

9

耐藥性實驗(MIC

10

產毒能力實驗

11

樣品蛋白殘留數據報告

至少3批次,僅適用于終產品為非蛋白質類的產品。

12

脫靶分析報告

確認基因組上所有預期基因修飾情況。

13

插入序列拷貝數分析

確認目的基因的實際拷貝數。

14

目的基因整合穩定性報告

至少比對5代重組菌。

15

目的基因表達穩定性報告

至少5個轉接世代。

 

[2]      終產品部分的實驗要求

Ø  新食品原料產品需要進行的試驗

  • 成分分析

包括3批次新食品原料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有害成分檢測結果及檢測方法。

  • 衛生學檢驗

3批有代表性樣品的污染物和微生物檢測結果及方法。

  • 毒理學評價實驗

應當根據該原料在國內外有無傳統食用習慣情況和新食品原料的分類,參考《新食品原料申報與受理規定》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毒理學實驗項目,并參考GB 15193系列方法開展。

目前,根據瑞旭集團CIRS的申報經驗,作為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得到的新原料,均會開展: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實驗、90天經口毒性實驗和致畸實驗。

 其他試驗:

如方法學驗證試驗、結構解析等。

 

Ø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產品需要進行的試驗

  • 質量規格檢驗

提供申報物質3批次質量規格檢驗報告。

  • 毒理學評價實驗

根據國內外批準使用情況,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毒理學試驗應參考《GB 15193.1-201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的要求,按照香料類、酶制劑類和其他類食品添加劑的類別,選擇合適的毒理學實驗項目。

目前,根據瑞旭集團CIRS的申報經驗,作為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得到的新食品添加劑,亦會開展: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實驗、90天經口毒性實驗和致畸實驗。

  • 技術必要性對比實驗

應提供證明技術上確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實驗資料,包括①申報物質在擬添加的食品類別中添加與否的效果對比試驗結果;②與同功能添加劑使用效果的對比試驗結果。

  • 其他試驗

如方法學驗證試驗、結構解析等;

 

3.3 預估申報周期

相較于III、IV類產品,I、II類產品周期縮短農業農村部評審時間(6-12個月)。I、II類新食品原料申報周期大約需要16-24個月。與新食品原料相比,I、II 類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在申報時由于不需要安評機構出具的安全性評估意見報告,可以節省3-5個月。

I類和II類產品申報主要步驟

預估時間

基礎資料整合

視情況而定

終產品的毒理學試驗

8-10個月

其他實驗檢測(包括遺傳修飾微生物和終產品的各類實驗)

可在毒理學檢測期間同步開展

由有資質的安全性評估機構出具安全性評估意見報告

注:該報告僅針對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不需此報告

3-6個月

申報卷宗整合編寫及遞交

通常1個月內

受理機構受理

5個工作日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開展技術審評

60日內

申請人補充資料(若有需要)

通常1個月內可補充

CFSA技術再次開展審評(若有需要)

60日內

CFSA發布征求意見稿

1個月

國家衛健委發布正式公告

視情況而定

合計

新原料:16-24個月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12個月+

附錄 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添加劑申報現狀

附表1 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申報現狀(截至20254月)

序號

物質名稱

詳細信息

最新申報狀態

征求意見物質清單

1

1

D-阿洛酮糖

來源:大腸桿菌 K12 MG 1655 / Escherichia coli K12

MG1655

供體:脆弱擬桿菌 / Bacteroides fragilis,大腸桿菌 / Escherichia coli,熱紅短芽孢桿菌 / Brevibacillus thermoruber

2025.03.21征求意見

注:

由于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新食品原料申報途徑于20249月剛開放,目前尚未有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得到正式批準,但企業對于這類原料的申報意愿十分強烈。如上表所示,D-阿洛酮糖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成為國內首個源自遺傳修飾微生物的新食品原料。此外據瑞旭集團所知,更多遺傳修飾微生物類新食品原料如麥角硫因、唾液酸(N-乙酰神經氨酸)等的申報工作也在積極籌備當中。

 

附表2 遺傳修飾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申報現狀(截至20254月)

 

序號

物質名稱

詳細信息

最新申報狀態

獲批物質清單

2個乳糖-N-新四糖(LNnT

1

乳糖-N-新四糖

來源:大腸桿菌K-12 DH1 MDO / E. coli K-12 DH1 MDO

供體:奈瑟菌/ Neisseria spp.、螺桿菌/ Helicobacter spp.

2023.10.7 獲批

2023 8

2

來源:大腸桿菌 BL21 starDE3/ Escherichia coli BL21 starDE3

供體:奈瑟菌/ Neisseria spp.、螺桿菌/ Helicobacter spp.

2024.10.10 獲批

2024 5

112'-巖藻糖基乳糖(2’-FL

1

2'-巖藻糖基乳糖

來源:大腸桿菌 K-12 DH1 MDO / E.coli K-12 DH1 MDO

供體:螺桿菌/ Helicobacter spp.

2023.10.7 獲批

2023 8

2

來源:大腸桿菌K-12 MG1655 / E.coli K-12 MG1655

供體: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3

來源:大腸桿菌BL21(DE3) / E.coli BL21(DE3)

供體:奈瑟菌/ Neisseria spp.

4

來源:大腸桿菌 BL21(DE3) / E.coli BL21(DE3)

供體:幽門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2024.03.13獲批

2024 2

5

來源:谷氨酸棒狀桿菌ATCC 13032 /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13032

供體:滑動假土地桿菌/ Pseudopedobacter saltans

2024.08.05獲批

2024 3

 

6

來源:大腸桿菌 BL21 starDE3/ Escherichia coli BL21 star (DE3)

供體:大腸桿菌 O126 / Escherichia coli O126

7

來源:大腸桿菌 K-12 GI724 / Escherichia coli K-12 GI724

供體:普通擬桿菌/ Bacteroides vulgatus

2024.10.10 獲批

2024 5

8

來源:大腸桿菌 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脆弱擬桿菌 / Bacteroides fragilis

2024.12.13獲批

2024年第6

 

9

來源:大腸桿菌 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埃希氏菌 / Escherichia spp.

10

來源:大腸桿菌 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2025.02.10獲批

2025年第1

11

來源:大腸桿菌 W / Escherichia coli W

供體: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1個甜菊糖苷(酶轉化法),曾用名:瑞鮑迪苷MReb M

1

甜菊糖苷(酶轉化法)

來源:大腸桿菌 BL21 (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供體:甲基桿菌/ Methylocaldumszegediense、甜葉菊/ Stevia rebaudianaBertoni和馬鈴薯/ Solanumtuberosum、

2024.03.13獲批

2024 2

3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D-psicose 3-epimerase

注:自2017年以來,有許多遺傳修飾微生物酶制劑獲批,因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應用生產的終端原料D-阿洛酮糖備受關注,特統計如下:

1

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

來源:枯草芽孢桿菌 / Bacillus subtilis

供體:瘤胃球菌 CAG55 / Ruminococcus sp. CAG55

2023.05.06獲批

2023 3

2

來源:枯草芽孢桿菌 / Bacillus subtilis

供體:閃爍梭菌 ATCC35704 / Clostridium scindens ATCC35704

2024.03.13獲批

2024 2

3

來源:枯草芽孢桿菌 / Bacillus subtilis

供體:瘤胃球菌 / Ruminococcus sp. 5_1_39B_FAA

2024.10.10 獲批

2024 5

征求意見物質清單

1個乳糖-N-新四糖(LNnT

1

乳糖-N-新四糖

來源:大 BL21 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奈瑟菌 / Neisseria spp.、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2024.10.24征求意見

16’-唾液乳糖鈉鹽(6'-SL

1

6’-唾液酸乳糖鈉鹽

來源:大腸桿菌W NEO6 / Escherichia coli W NEO6;

供體:釀酒酵母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p.、多殺性巴氏桿菌 / Pasteurella multocida、美人魚發光桿菌 / Photobacterium damselae、莢膜紅細菌 / Rhodobacter capsulatus

2024.03.13征求意見

33-巖藻糖基乳糖(3-FL

1

3-巖藻糖基乳糖

來源:大腸桿菌 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脆弱擬桿菌 / Bacteroides fragilis

2024.09.26征求意見

2

來源:大腸桿菌K-12 MG1655 / Escherichia coli K-12 MG1655;

供體: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2025.03.21征求意見

3

來源:大腸桿菌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脆弱擬桿菌 / Bacteroides fragilis.

43’-唾液酸乳糖鈉鹽(3'-SL

1

3’-唾液酸乳糖鈉鹽

來源:大 W NEO3 / Escherichia coli W NEO3;

供體:釀酒酵母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p.、莢膜紅細菌 / Rhodobacter capsulatus、多殺性巴氏桿菌 / Pasteurella multocida、乳糖奈瑟氏菌 / Neisseria lactamica

2024.03.13征求意見

2

來源:大腸桿菌BL21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供體:彎曲菌 / Campylobacter spp.、奈瑟菌 / Neisseria spp.、百伯史坦菌 / Bibersteinia spp.

2024.10.24征求意見

3

來源:大腸桿菌 W ATCC 9637 / Escherichia coli W ATCC 9637);

供體:酵母菌 / Saccharomyces spp.、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p.、紅細菌 / Rhodobacter spp.、巴氏桿菌 / Pasteurella spp.、奈瑟菌 / Neisseria spp.

4

大腸桿菌 K-12 DH1 MDO / Escherichia coli K-12DH1 MDO

奈瑟菌 / Neisseria spp.、彎曲菌 / Campylobacter spp.

4個乳糖-N-四糖(LNT

1

乳糖-N-四糖

來源:大腸桿菌 BL21 star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 star DE3);

供體:奈瑟菌 / Neisseria spp.、沙門氏菌 / Salmonella spp.

2024.06.24征求意見

2

來源:大腸桿菌BL21 star 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 starDE3);

供體:奈瑟菌 / Neisseria spp.、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spp.

2025.03.21征求意見

3

來源:大腸桿菌K-12 GI724 / Escherichia coli K-12 GI724;

供體:奈瑟菌 / Neisseria spp.、螺桿菌 / Helicobacter spp.

4

來源:大腸桿菌BL21 DE3 /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供體:腸道沙門氏菌 / Salmonella enterica

 

注:

2021年以來,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家衛健委陸續批準了包括2'-巖藻糖基乳糖、乳糖-N-新四糖、甜菊糖苷(酶轉化法)等多個物質。以母乳低聚糖HMOs為典型代表,目前在我國進行申報工作的HMOs還有6種,分別為:2'-巖藻糖基乳糖(2'-FL)、3-巖藻糖基乳糖(3-FL)、乳糖-N-新四糖(LNnT)、乳糖-N-四糖(LNT),6'-唾液乳糖鈉鹽(6'-SL)和3'-唾液酸乳糖鈉鹽(3'-SL)。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遺傳修飾微生物生產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都加入到了申報之列。

   

關于瑞旭集團CIRS

瑞旭集團食品事業部具有專業的三新食品技術團隊,在國內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接觸材料新物質)申報、國際食品相關申報(GRAS、Novel Food、...)領域經驗豐富具有眾多成功案例。目前,瑞旭集團已代理數十款國內外轉基因微生物新原料、添加劑項目申報,項目經驗位于行業前列。歡迎垂詢或拜訪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技術實力!

Ø  聯系我們

電話:0571-87206538(俞經理)

郵箱:food@cirs-group.com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秋溢路288號東冠高新科技園1號樓11

Ø  我們的服務

球新食品申報服務

  • 中國新食品原料、添加劑申報
  • 美國FDA GRAS、NDI通報
  • 歐盟Novel Food申請
  • 歐盟食品添加劑、酶制劑申請
  • 澳新新食品申請
  • 巴西新食品原料申報
  • 韓國新食品原料、添加劑申請

全球新飼料申報服務

中國新飼料原料、添加劑申請

美國Animal Food GRAS通報

歐盟飼料添加劑申請

全球食品合規注冊服務

中國保健食品注冊/備案

中國嬰配奶粉配方注冊

中國特醫食品注冊

美國膳食補充劑結構/功能聲稱通知

美國食品、膳食補充劑標簽審核

GACC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

 美國FDA食品企業注冊

新加坡食品配方標簽審核

 

目錄
1. 合成生物學的政策背景
2. 第一章:遺傳修飾微生物新原料、添加劑介紹
3. 第二章:遺傳修飾微生物三新食品申報的法規背景
4. 第三章:申報資料和實驗要求
5. 附錄 遺傳修飾微生物新食品原料、添加劑申報現狀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送郵件至food@cirs-group.com
食規查食品原料及法規數字化服務平臺
服務熱線:
+86 571 87206538
服務郵箱:
food@cirs-group.com
×
食規查提供一站式食品原料及法規數據庫查詢服務,涵蓋食品添加劑、普通食品配料、注冊保健食品原輔料、備案保健原料的一站式查詢,同時也包含食品安全標準、添加劑法規、標簽規范等數據,助力企業合規與消費者健康??煽?、快速、權威、精準,您的食品法規助手!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秋溢路288號東冠高新科技園1號樓11樓
杭州總部+86 571 87206538
熱門清單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25 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浙ICP備07030637號-1
日韩亚洲情Av无码